近年来,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聚焦农业绿色发展,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,系统谋划、精准施策,改善了当地的农业面源污染状况,实现化肥、农药使用量“两减”和废旧农膜回收率、秸秆综合利用率“两提升”。
德宏州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,构建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原料化、基料化“五化”利用体系,通过机械粉碎还田或加工成有机肥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良土壤结构。积极做好烤烟、玉米等秸秆的固化成型燃料,将秸秆生物质燃料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结合起来,试验性开展秸秆生物质燃料转化应用,部分秸秆被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,进一步拓宽了秸秆利用途径。支持引导具有资金能力和技术条件的企业,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适度发展秸秆人造板材、秸秆复合材料、秸秆造纸,开展秸秆工业化利用,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。
引进高效低毒新农药,采用灯光诱捕、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控制害虫,推广使用生物防治,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。设立专门回收点,定期组织人员对废旧农膜进行集中回收处理,鼓励农民使用耐用且易于回收的农膜材料,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,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户的技术培训,提高其对农膜回收重要性的认识及操作技能,并通过村广播、宣传栏、微信群、田间课堂等载体,普及残留农膜危害及科学回收知识,让“谁使用、谁回收”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。
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法,精准制定施肥方案,确保每块田地都能获得最适宜的肥料,推广面积从2021年的31.21万亩增至280.72万亩;精准灌溉,实施水肥一体化,结合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施肥,实施面积从2021年的11.73万亩扩大至49.66万亩;大力推广绿肥种植、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,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善土壤结构,有机肥施用面积从2021年的9.45万亩增至132.59万亩。
德宏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来,化肥使用量从2021年的31.21万吨下降至25.22万吨,农药使用量从2021年的1125.97吨下降至1077.29吨,废旧农膜回收率从2021年的80%提升至85.14%,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21年的88.50%提升至89.69%。(记者:管毓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