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10月19日,第五届“中国新农民”故事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成功举行。故事会上,16位来自云南各州(市)的分享人登上舞台,讲述了自己与土地共生、与乡村共荣的奋斗故事。10月22日起,大发体育平台:微信公众号推出【云南新农民】专栏,聚焦周艺畅、王陆芬等16位新农先锋的故事。让我们透过这些鲜活故事,看见云南乡村的无限可能,感受“新农人”如何以智慧与汗水,为这片土地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我叫谢方华,来自丽江市华坪县。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舞台上,跟大家分享我的创业故事。我于2004年初中辍学,进入一家煤矿公司当上了技术工。在3年的工作实践中,我发现更好的技术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。为了实现我的“国企梦想”,2007年,我进入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,开始跟老师学习数控机床技术。就在我快要毕业的时候,我的妈妈出了车祸,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,爸爸一个人承担着整个家庭的开支,我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家里照顾妈妈和妹妹。

丽江芳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方华
梦想没了,生活还得继续。2014年,华坪的煤炭产业迎来全面停工整顿,芒果产业迅速发展,短短几年间种植面积发展到了几十万亩,加之农村老龄化加剧,果农们在种植管理中,因化肥、水果的运输不便,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。那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:一定要研发出一套设备,把果子运出大山。
那时候,家里很穷,我没有资金创业,心里特别难过。但在我苦苦哀求下,爸爸最终把家里压箱底的几万块钱给了我,我组建了团队,到昆明买了二手机床,走上我的第一次创业之路。我先后去了山东、浙江还有四川等地,考察外省的山区用什么方式运输粮食和作物。回到家后,经过两年的努力,我终于研发出了钢绳式货运索道、链条式货运索道和双轨小火车。我们高兴地拿着资料到处宣传和推广,最后却以失败告终——因为我们的设备完全解决不了复杂地形的运输问题,一年下来业绩寥寥无几,连工资也发不上,团队成员陆续离开了公司,我的创业告一段落,连爸爸给的几万块钱也打了水漂。
那段时间,我跌到低谷,但骨子里不服输的我,怎么会因此而放弃?在网上,我又发现了一种从日本引进的运输设备单轨小火车,这再次点燃了我的梦想,让我下定决心再次创业。然而,刚刚创业失败的我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。我厚着脸皮去找了亲戚、问了朋友,跑了一个多月,连一分钱都没有借到。最后,我的姨夫帮了我,为我担保到银行贷了20万元的创业资金,助力我重整旗鼓,开始了第二次的创业。
2018年,我成立了丽江芳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,从引进小火车,到根据丽江当地果园的复杂地形进行提升改造,再到与高校专家共同成立专家工作站,打破技术瓶颈,我们一步步摸索,反复调整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公司获得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,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,当年的销售业绩达500多万元,我们终于成功了。
但当静下心来,我发现,其实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最终结果。为了让更多的乡村老百姓从繁重的劳力中解放出来,降低人工成本,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,公司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服务,以提供服务与托管果园相结合的模式,和12个村集体合作,在丽江各地的沃柑园、芒果园建设共享小火车轨道10余万米,覆盖面积达到2万多亩。曾经老百姓背着几十斤的果子在果园里爬坡上坎,现在小火车一趟就能拉几百公斤,效率提高了几十倍。曾经乡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找不到工作,现在跟着我们铺设轨道、维护设备、管理果园,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的工资,带动了上千人的就业。
当我看到果农高兴地把果子装上小火车,当我看到漫山遍野延伸出一条条单轨,我坚信公司的共享小火车一定会跑遍整个云南的山区,载上乡亲们搭上致富的快车道。我相信,我们一定会让更多的老百姓、更多的返乡创业者,认为农业是有奔头的。